石家庄24小时上门茶_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全国一二线高端经纪人预约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珠海中力新能源总经理章明: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但需规范处理

时间:2019-07-05 10:05来源:EV世纪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高速发展态势,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冠的宝座。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6万辆,今年则有望达到160万辆,2020年则将突破200万辆,并实现保有量500万辆的目标。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的使用量也逐年递增,而最早一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已经进入了退役期。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至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 20万吨 (约25GWh);至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 (约116GWh),这其中,可进行梯次利用的约为55万吨,占总退役量70%。庞大的数量使得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此,EV世纪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采访了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明,他认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需要更加规范。
 
       珠海中立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光华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在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之前,光华科技是一家以高性能电子化学品与高品质化学试剂产品为主导,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凭借在电化品领域的技术积累,目前光华科技已经掌握“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拆解分类利用-材料修复-有价金属回收-材料制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技术和工程化能力,成为首批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5家企业之一。
 
       对于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章明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光华科技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项目已经启动,最终建成后预计年处理20万吨退役动力电池,年产锂电池材料5万吨。
 
       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面,珠海中力新能源会从电池组到电池构件建立多层级电池模型。以全时同步主动均衡技术充分发掘从电池组到电池模块,再到电池单体的全部器件级功能资源,设计应用大柔性系统架构,应对多种目标系统的需求。结合重组技术和离散整合技术,实现电池器件级梯次利用,解决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之间的不均衡问题,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除了储能外,还会应用于部分使用要求不高的电动叉车、低速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的配备上。
 
       章明表示,梯次利用作为新兴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退役动力电池快速分选重组、性能评价、残值评估等梯次利用技术在行业内储备不足,而且由于目前退役动力蓄电池数量有限,梯次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还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不能继续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单体电芯,珠海中力新能源会进行进一步拆解。章明介绍,动力电池拆解前会将其中电量先全部释放,而后通过无害化的机械和物理加工分离技术将其中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BMS、特种塑料壳体、五金件、极耳、铜箔、铝箔、钢壳、铝壳、隔膜、铝塑膜等部件进行分类产品回收。虽然我国目前动力电池种类较多,有方形、圆柱、软包等,但拆解是一样的。不过一些小型的作坊式回收企业由于工艺和技术不到位,机械化程度较低,在电池整体处理方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分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种。章明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所含贵金属元素少,因此再生利用价值不高,但由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适合于梯次利用。而三元锂电池发展较晚,目前退役的动力电池属于早期产品,工艺水准略低,不适合梯次利用。但三元电池含有镍、钴等我国稀缺金属,再生利用价值较高。在有价金属回收上,珠海中力新能源对于无法修复利用的正极粉末,通过自主开发的“多级串联协同络合萃取提纯”等工程化技术,采用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案实现镍、钴、锰等多种有价材料的回收。
       章明介绍,现阶段从整个行业来看,再生利用企业发展较快,而珠海中力新能源已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技术,形成了批量化再生处置能力。目前,珠海中力新能源已经在珠海富山、高栏港经济区建设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具备年处理20万吨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力。
 
       同时,公司已与南京金龙等车企和中国铁塔等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探索动力电池集中回收、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管理机制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形成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构建稳定的回收体系,以推动退役动力锂电池规范化、规;⒏咧驶。
 
       章明强调,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广阔,但动力电池的回收还需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良莠不齐,还存在不少作坊式企业。很多中小回收企业机械化水准低,工艺和技术也很落后,如果动力电池经由这些企业进行回收不仅会造成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已相继出台了针对动力电池回收的《管理暂行办法》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政策,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则开展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章明希望国家能通过加强监管力度,使不规范企业逐步被淘汰,同时骨干企业得到发展壮大,避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重蹈之前铅酸电池回收的老问题。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电池热失控的过程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以《高比能电池安全研究与高性能新型电池开发》为主题在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上做了分享。
    2023-11-06 09:57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高速发展的动力电池行业仍面临挑战

    主要集中在国际竞争、绿色低碳等方面。
    2023-06-11 11:02
  • 营造动力电池产业良好生态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暨动力电池招商大会上,与会人士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正持续获得突破。
    2023-05-25 10:21
  • 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建议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

    刘长来表示:“保障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稳定供给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资源进口外,退役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也是缓解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
    2023-03-08 08:47
  • 太蓝新能源:锂电行业前景广阔,动力电池渐进发展

    本次访谈对象是太蓝研究院电芯研发中心负责人,我们与其探讨了动力电池的两大主力类型、半固态电池产品市场意义、动力电池及储能方向的发展前景,时下热议的上游材料价格问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等内容。
    2022-09-01 11:15
  • 孚能科技王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至少还有10倍提升空间

    “目前的电动化技术是否已经满足需求?非常惭愧,还没有。这也是我们搞电池的人非常惭愧的一件事!7月22日,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演讲时表示。
    2022-07-25 09:13
  • 中汽协王耀:基于动力电池多场景应用 构建新能源车生态

    王耀表示,新能源汽车生态,就是构建基于动力电池多场景复合应用的新能源汽车的生态,通过多场景共摊动力电池成本,提高动力电池的充换电频率,最大限度的挖掘动力电池使用价值,进而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普及应用。
    2022-06-29 10:38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