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4小时上门茶_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全国一二线高端经纪人预约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欧阳明高院士:碱性电解制氢技术有长期竞争力

时间:2023-05-25 09:43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王珞
点击:

       5月22日,2023年世界氢能技术大会在广东佛山举行,11位中国院士,3位外籍院士,共计76位氢能应用领域的重要学者、专家,以及来自14个国家的63名海外专家、学者和世界500强企业高层共赴南海共话氢能,一同打造一个立足南海、面向全球,更专业、更具趋势性的国际氢能产业平台,为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院士发表题为《绿色氢能研发与产业化进展及技术展望》的演讲,就氢能大系统集成、绿氢制备、储氢和氢储能等诸多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分享了院士团队的产品和研发进展。以下观点摘录自欧阳院士演讲全文。
 
  谈绿氢制备:
 
  碱性电解制氢技术有长期竞争力,设备性能及生产方式优化空间巨大
 
  绿氢制备,我认为或许是比燃料电池更大规模的产业。因为燃料电池作为发电装置,还有其他多元化的氢发电装置,但是通过电解水来做绿氢制备,目前看来,还是唯一的途径。
 
  目前看,电解水有三种技术路线——固体氧化物,国内的水平还需要发展一些时间,我想真正的规模化可能要在2030年前后。质子交换膜,目前成本偏高,寿命还是个问题,且需要各种贵金属。现在,欧洲市场已经发现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在寿命上有问题,但它国内运转时间很短,所以这一问题,国内还没发现。目前,中国的优势还是在碱性电解——它是性价比最高、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的电解水装备,是实现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制氢的主流技术。当然,碱性电解水有很多缺点,我们认为,它还有很大的优化潜力和挖潜的空间。碱性电解槽不是过渡产品,是个长期具有竞争力的一个产品,应该成为中国电解槽的发展趋势和优势产品。
2023年世界氢能技术大会现场 大会组委会供图
 
  我们推出了碱性电解产品“氢舟”,具备三大优势:安全、高效、智能。我们改变了中国圆形电解片的传统格局,使流场更均匀,效率更高。我们大量使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远程更新程序,更智能。这都是我们认为行业发展需要注重的技术。同时,现在的电解槽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拉回厂家进行修理和保养,从工业的角度这是不合适的。而我们的碱性电解产品在运行了5000小时后,在现场12小时内完成了单片的直接更换。这是目前传统电解槽做不到的。
 
  此外,在部分负荷的效率即最高效率上,“氢舟”可以做到3.98kWh/Nm?,即每立方米氢气4度电。这已经达到80%以上的效率,非常高了。
 
  总结而言,氢能与风光电伏结合正在成为新趋势,电解水制氢装备产业化给氢能领域带来活力,中国碱性电解水设备的性价比全球领先,但性能优化的潜力和生产方式的革新还有很大空间。
 
  谈绿色氢能储运和加注:
 
  光-储-充-换-氢一体化互补型超快能源补给系统
 
  氢能利用的瓶颈是储氢。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储氢方式,也有百花齐放的技术创新。我们深深感到,新型储氢技术的突破之难。这是氢能领域还有待出现诺贝尔奖的领域。目前,要么成本高,要么能耗大。我们一公斤氢也就是33度电的能量,但储存就要花掉10-15度电的能量。这是很不划算的。从成本的角度,如果我们从气态、液态和固态来比较,从平准化成本、技术成熟度、承压的容器来看,氨还是目前最佳的选择。车载看,目前主体的氢储能还是气瓶,但目前的气瓶成本偏高,这其中的突破核心就是碳纤维。从长期看,瓶子仍然是车载的主流技术。
 
  运输氢气也是一个高成本的问题。长距离、大规模的氢气运输怎么办?在当前规;共淮蟮氖焙,也许输电比运输氢气具备成本优势。而从长期看,有三种技术。第一种,短途小规模,用气态氢气。第二种,长途(5000KM以上)用液氨。第三种,每天超过10吨,就可以通过管道运输。
 
  我们在200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加氢站,截至现在,它仍然是国内主要的加氢站。刚开始我们使用的是天然气重整,后来停掉替换成电解水,再加上外供氢。目前还在使用这种方式——站内电解水,量大了则外面补充,还是最经济的。
 
  所以我们现在与中石化在雄安正在建设一座加氢站,站内电解水制氢,结合外供氢。面向未来,要考虑电动,也要考虑氢,于是我们提出了一种方案,即光-储-充-换-氢一体化,而且互补。卡车快换、轿车快充、卡车换电的备用电池可以给轿车充电。同时有加氢站,加氢站的电就从光伏里来。光伏不仅在站内铺设,公路里也在铺设。我们只要铺设2km的光伏,就可以有2兆瓦的光伏,足够使用了。
 
  谈氢系统集成与氢储能:
 
  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国情决定路线,场景定义产品
 
  氢能大系统集成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就是产业链各环节多元化的技术选择。氢能是个很长的技术链条,每个环节都有多种选择。找不到主流技术,怎么办?我们认为,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的解决方案。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国情决定路线,场景定义产品。
 
  国情决定路线,如何理解?比如说日本自身没有氢气,需要从外部输送,他就需要大量制造氨。而我们有氢气,就没有必要换成氨。再比如,欧洲和日本的电力都很贵,而中国的电力相对低廉。日本的燃料电池甚至可以用于家用,而中国去推广这一路线就很难了。所以,国情决定路线,场景定义产品,没有标准答案。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衣宝廉院士:2030年前后,燃料电池轿车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前,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首设市最高科技奖,增设市自然科学奖。经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查表决和市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2024-02-18 08:39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欧阳明高院士: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如何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是当下全球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
    2024-01-08 08: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电池热失控的过程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以《高比能电池安全研究与高性能新型电池开发》为主题在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上做了分享。
    2023-11-06 09:57
  • 吴锋院士:天然石墨作为低成本锂电池负极材料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9月21日在黑龙江省萝北县举办的天然石墨产业发展研讨暨五矿石墨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做了题为《新型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新型二次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及未来技术展望。 吴
    2023-09-22 23:16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电池寿命延长助推储能成本快速下降

    5月25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将持续到5月30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本次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中
    2023-05-31 08:49
  • 欧阳明高: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

    5月5日,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会上指出,未来,要以绿氢制备和燃料电池为龙头,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商业化。
    2023-05-09 10:18
专题
相关新闻
  • 衣宝廉院士:2030年前后,燃料电池轿车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日前,2023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揭晓,首设市最高科技奖,增设市自然科学奖。经大连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查表决和市政府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衣宝廉获市最高科技奖,56个项目分获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2024-02-18 08:39
  •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跨越创新周期 迎接国际新一轮动力电池技术之争

    在汽车产业链领域,被业内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正在快速升温,形成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 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的
    2024-01-27 07:44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欧阳明高院士:氢能燃料电池核心问题是技术改进和成本下降

    如何在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的氢能,是当下全球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 在首届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带动了绿
    2024-01-08 08:31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电池热失控的过程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以《高比能电池安全研究与高性能新型电池开发》为主题在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上做了分享。
    2023-11-06 09:57
  • 吴锋院士:天然石墨作为低成本锂电池负极材料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9月21日在黑龙江省萝北县举办的天然石墨产业发展研讨暨五矿石墨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做了题为《新型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新型二次电池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及未来技术展望。 吴
    2023-09-22 23:16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