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4小时上门茶_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下载_全国一二线高端经纪人预约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导电MOF薄膜器件研究获进展

时间:2017-12-13 11:35来源:中科院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福建物构所导电MOF薄膜器件研究获进展
 
  电子导电金属有机框架(Electronic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C-MOFs)材料是一类新兴的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导电多孔晶态材料,是新出现的一类集多孔性、选择性与半导体特性于一体的晶体材料。因其丰富可设计的晶体结构和可调节的电子能带结构等优势,使EC-MOFs材料作为活性功能组分在新型的场效应晶体管、锂电池、超级电容器、气敏传感器等半导体电学器件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然而,已报道的EC-MOFs材料的应用大部分采用粉末或厚膜形式,巨大的颗粒尺寸和晶界限制了电学器件中的电子和物质传输。众所周知,薄膜的质量是高性能的器件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LbL)液相外延的方法是一种有效制备厚度可控、同质均一MOFs薄膜的方法。然而,仅有部分具备特殊的次级结构(second building units,SBU)的MOFs能采用LbL法制备薄膜。将LbL法应用于EC-MOFs导电薄膜的可控外延生长迄今并无相关报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和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等的资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刚领导的课题组,在薄而可控、好且耐用的EC-MOFs薄膜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该课题组助理研究员姚明水与硕士生吕小晶采用LbL喷雾法,首次制备厚度和质量在纳米尺度上层层可控的EC-MOFs薄膜。EC-MOFs薄膜生长基于一类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六方晶系EC-MOFs材料Cu3(HHTP)2(HHTP=2,3,6,7,10,11-六羟基三亚苯),该材料在ab方向上形成Cu-HHTP二维导电结构,沿c轴方向按轻微滑移的ABAB模式堆垛而成蜂窝状微孔结构,薄膜室温电导率可达2 S·m−1。该法制备的Cu3(HHTP)2薄膜不仅单层厚度可控~2nm,表面粗糙度<5nm,同时垂直于基底方向沿[001]方向具有良好结晶取向。这些优点赋予其在高效电学器件方面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应用实例,在预制金叉指电极的蓝宝石基片上生长的Cu3(HHTP)2薄膜被直接应用于室温化学电阻型气敏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薄膜越薄,气体扩散与电荷传输能力越好,对气体的检测能力越强。其中20nm厚度的Cu3(HHTP)2薄膜的性能最佳,100ppm室温电阻变化可达129%,并对氨气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96天后仍保持~90%响应值)。分析显示,p型响应来源于还原性氨气吸附导致的费米能级提升(n型掺杂效果),载流子浓度下降,导致电流下降;高选择性主要源于氨气与Cu位点和配体的强相互作用。同时,由于薄膜表面光滑,且颗粒紧密、取向堆积,进一步提升电荷传输和传质能力,因而比已报道的Cu3(HHTP)2厚膜传感器响应值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并选为当期内封面。研究工作得到孔道、纳米人和研之成理等学术平台的关注和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 Lithium Australia利用采矿废弃物制作锂电池 可降低成本

    据外媒报道,Lithium Australia公司雄心勃勃,想要利用采矿废弃物来制造锂电池。
    2018-12-11 09:28
  • 瑞士电池制造商ecovolta推标准化锂电池

    瑞士电池系统制造商ecovolta研发出一种标准化锂离子动力电池(Li-iontractionbattery),该标准电池可为电动汽车制造商节省50万欧元的研发费用。
    2018-11-19 14:45
  • 影响锂硫电池化学动力性能主要因素找到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钱逸泰院士团队和王功名教授课题组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金属钴基化合物在锂硫化学中的动力学行为,发现钴基化合物中阴离子的价电子的p能带中心相对费米能级的位置,是影响锂硫电池界面电子转移反应动力学性
    2018-09-14 09:30
  • “截停”锂枝晶 单层石墨烯电极可避免锂电池短路

    记者15日获悉,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完美的单层石墨烯电极,并揭示锂原子以其为基底材料进行电沉积的行为,填补了金属锂在碳原子晶格上异相成核的基础研究空白,为破解锂电池产业化遭遇的锂枝晶等难题提供理论基础。
    2018-07-16 11:59
  • 俄科学家制出可制造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的电极的石墨烯纳米粒子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化学家近期合成出了一种外形酷似水母的特殊类型石墨烯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改性处理。这些粒子的结构使其可被用于催化过程及制造导电聚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应用表面科学》(Applied Surface Science)杂志上。
    2018-06-15 11:21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对电池的容量、倍率以及循环寿命等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8-05-15 09:44
  • 中国科学家有望开发新型安全锂电池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纳米快报》上的研究显示,中国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防燃烧和爆炸的锂电池,这种由新材料制备的锂电池可弯曲、成本低且更加安全。
    2018-04-29 17:18
  • 超安全的锌电池技术可以与锂电池竞争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水和锌基电池,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满足所有这三个标准,并最终可能在未来的消费电子产品中出现。
    2018-04-17 10:18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